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适合讨论艺术和科技了

2023年3月25日,亚洲青年领袖论坛·亚洲青年艺术展暨沙龙,在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期间成功举办。

 

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是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亚洲青年领袖联合会联合主办,以探讨如何“增强青年合作,凝聚共同价值,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为主旨的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是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亚洲青年领袖联合会联合主办,以探讨如何“增强青年合作,凝聚共同价值,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为主旨的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来自亚洲8个国家的26件(组)艺术家作品在现场展出,展览以“遇见@预见”为主题,不仅展出传统艺术作品,也呈现多个数字艺术作品,充分凸显了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意义。

 

“遇见@预见”展览现场

展览同期,ART POWER 100联合鲸宇宙开发了元宇宙艺术展体验

 

沙龙以《艺术的公共性——数字时代的亚洲艺术》为主题展开,紧密结合近年与艺术相关的技术革新,以及近期新的话题焦点人工智能、ChatGPT等等,与会嘉宾就数字时代艺术存在的形式,以及它对社会其他行业的价值重构,包括科技对艺术的价值重构,传统艺术焕活,亚洲青年艺术家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除了参展艺术家代表外,还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藏家、策展人等共计20位参会者,沙龙由本次艺术展执行秘书长、ART POWER100出品人舒剑主持。每位嘉宾都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编者摘取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呈现一次关于艺术与科技的思想盛宴。

 

出席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01

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适合讨论艺术和技术

 

蔡雅玲

参展艺术家

 

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适合讨论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当下艺术的职责很重要的一个点是表达情感和感性。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我一直把这种很细微的情感、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几代人血缘之间的交流,还有我们在这种虚拟的技术作品中看不到的瑕疵、皱纹、白头发等等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表达路径。 

 

从亚洲的角度去讨论艺术在未来能做出的不同,可以回溯到传统中,这并不是表面的一些材质、艺术表达方式或者一些符号性语言,而是亚洲深藏于血缘中几代人堆叠形成的一种隐秘、宽容、包容和流动性的情感表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新拿出来去看待和思考的部分,比如说人跟自然的关系、人跟环境或者宇宙之间的关系、人跟人之间的量子纠缠或者能量的一种交互等等。


 

梁海盈

参展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现当代设计“人人都是艺术家”,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设计理念,其实人的取向在我们当下是值得被提醒的,在我们当代媒介数字科技不断革新的情况下,其实人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得到一个审美上的变化,这个社会公众性的变化也会一步步引导或者影响说我们在一个艺术创作手法跟表达上面,这是一个点。

 

另一个点是创作主体的问题。过往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单向性的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回到当下,由于艺术审美的取向、公众的需要等等这样一个变化,其实我们已经迈向一个双向甚至是多方向蔓延的创作形式。

 

艺术发展过程中,形式是变化的,但是内在核心,只能说它是一个传承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完全颠覆的状态,不是说虚拟现实或者说一个新科技的革新就会完全颠覆过往的创作媒介形态。我个人觉得,新的理念的介入会不断地去让我们思考现在当代的艺术需要的是什么?艺术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更加辐射社会学层面的公众性问题呢?

 

目前我跟随导师在做艺术管理策展方向的工作,我们也是尝试把艺术容纳到社区里面,艺术与社区去产生一个更大的辐射面,艺术家他可以跳脱出他原本艺术家这样一个身份,他可以容纳到更大的社会容器里面去探讨更多的社会问题或者艺术的问题。


 

刘春红

参展艺术家、澳门美术协会副理事长

 

浏览澳门近期的展览可以发现,在艺术的趋势性上,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用现在最流行的技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跟反映当下艺术创作走向的作品;二是融合舞蹈、音乐跟艺术、寻找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多维度呈现的创作的新可能性。数字化时代带给艺术的是更加多元、开放、跨界,同时边界是模糊的,让观众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去接触艺术。


 

02

艺术无法被取代,用好科技是关键

 

黄一山

参展艺术家

 

ChatGPT的出现让很多行业焦虑,但这个时候最不应该焦虑的就是艺术家,因为艺术家所面临的工作是突破,突破这个时代所带来的编程代码,或者这个时代带来的很稳定地观看世界的方式。 

 

简单来说,艺术家可能是一个不安分的社会观察者,通过一个艺术家的观察来产生新的艺术,除了艺术创作,他很多时候像一个病毒一样,或者像一个突破常规的代码创作者,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人能够做艺术的最大价值所在,或者说艺术存在这个社会上最大的价值。

 

有很多科技的便利或者有很多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变成所谓的艺术家,做艺术家好像很容易。但确切来说,人人都可以做艺术,但并不一定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是我们做艺术家一种所谓的自信。


 

徐烜

厦门红顶艺术中心的创始人

青年藏家

 

如果纯粹是比拼技术,就比谁画得像,比谁造型画得精准、画得有精确度,我觉得AI这方面确实能做得挺好,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它还有艺的部分。

 

从东方审美、中国画的审美来说,需要有意境、格调、好的气息,但这就需要人品,需要才情,需要性格;从西方的审美角度来说,得有形式感、观念、情绪。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他的个人情绪很重要,他必须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点的话,AI是很难做到的。

 

有了AI之后,我觉得艺术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先做一些尝试性的试验,来看看这种效果,可以从这些生成的图片里面再去寻找灵感,所以在我看来AI和艺术家他们是共生的,它更多的是对艺术家的加持,而不是取代。因此,我觉得AI对艺术家来说更多是一个工具,它是能跟艺术家一起共生的、共同成长的。 


 

朱剑辰

参展艺术家/设计师

 

大家可能知道最近出了很多新的软件,这些软件在新的层面上来说,他们使用的是全计算法、生成干算法等等来实现你通过一种文字描述就可以实现画面的方式,未来3D产业或数字视觉产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不认为大家会失业,而是它对我们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更高。

 

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艺术家还沿着原来的图示,尤其是传统艺术家沿着原来的图示进行创作,他有可能非常危险地变成了一种素材式的创作。什么叫素材式的创作呢?就是变成了人工智能的工具,变成了人工智能被投喂,被它去做训练的一些素材,这可能是很难察觉的。人的时间、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把我们的生命投入到这样的创作中去,实际上就很遗憾地变成金字塔聚沙成塔沙粒中的一粒。当然我觉得艺术家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有不同,一类艺术家不太想去碰这些新的技术,我可能寻找一些新的图视或者新的方式去进行创作,但是这些新的方式和新的途式也是新的媒介才能产生的图示,我认为它是有希望可以做出来的。

 

另外一种是半赛博格式的方式,什么是赛博格式方式?当时哈拉维教授提出的一种赛博格的理念。当然在这里我想引用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又要回到像科幻电影里面一样,而是一种人机一体的赛博格方式,也就是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去跟机器进行整合,来进行一种重新颠覆式的创作思维。

 

我个人的作品里使用了一个基因转化成蛋白质结构的素材,这些素材是美国的医学网站上面的,等于是医学的这些形式素材,这些微观的形式素材在原先的这种技术背景下是完全不可能去达到和探知到的,我们现在获得的一些素材去表现人体中的几百万不同的生命单元,我认为这至少是我一方面的探索。


 

03

数字化时代,艺术家应该先做好一个思考者

 

钱陈翔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

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院长

 

科技可以影响艺术,也可以产生一门艺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是有限的,我认为艺术有自己的生命。艺术家只有对科技、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思考,再以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我认为这样的艺术作品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这样的作品不仅呈现了新的技术,也给观众一种新的思考,在数字化的时代,艺术家应该先做好一个思考者。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媒介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通过网络各种传媒媒介营造出新的当代文化,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吸取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界别而创造出来的,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次的区别是保存的方式不同,传统艺术中通过传承手艺、技法等才能得以传承至今,但是数字媒体艺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后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作,这是对艺术可持续发展比较大的贡献。


 

曲音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独立策展人

 

更重要的是还原以人为原点的文化发展的路径。

 

从创作的视角看,艺术家或者艺术创作首先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先锋性,这种先锋性其实不仅是媒介或者形式,更重要的是人的思考,艺术家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上帝视角去提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可以由社会的其他层面做出解答,但这种提问的精神一定是一个很先锋的状态。

 

从研究的视角看,艺术的审美需求是成为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关键,如果你从色彩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世界或者重新去读一些经典,重新去思考一些问题,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艺术在今天虽然会受到很多媒介和形式的冲击,但我们还是应该鼓励人的价值。   


 

许正兵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是一个阶段,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又是一个阶段,从数智化到数治化又是一个新阶段。现在可能还停留在数智的阶段,到了一个智慧的阶段。

 

科技使得艺术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Teamlab的那些作品实际上已经是一个400多人团队在创作了,不再是一个独立个体在创作,整个作品基本上都是靠数据在驱动,所以说从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个极大变化。

 

第二个是传播媒介的变化,我们把历史周期拉长一点看,从纸张印刷一直到广播媒介,然后到互联网、AI,我们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就是个性化与规模化,包括Beeple的作品创作,他不是在一个小的层面去创作,而在一个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去生成,由此带来的价值演变,也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郝方圆

参展艺术家

 

这是参展我的作品《THE 8》是在2016年(被誉为VR技术元年),运用VR技术的灵感创作,自我感叹自己在经过十几年之后,从平面创作又跳到了3D数字创作。数字技术一直在变,同时也有不变的,那就是这几千年来人类的历史和发展反复印证了人类的思维是主体,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科技可能也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我们作为人,真正的尊严,真正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可能不是一味地向外探索,而相反的是向内追求本自俱足的真相。

 

有一句话就叫做“万法由心”,这其实很接近万事万物的一个真相,那么心又能感知到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在世界跟人是一体的,所以人自然会心怀天下。


 

奇蒂·纳罗德

参展艺术家

 

数字艺术很灵活,适应性很强,能便于形形色色的人投身其中表达他们的心声。作为一名艺术感受者,我很激动和快乐,我想要参与某种数字运动当中。

 

我热爱数字时代,在这个万事万物实现数字化的时代,我见到各行各业的很多人在合作创造数字艺术,其中的很多作品都很有趣。

 

说起亚洲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现状,可以说是激动人心、充满活力,与创作城市主题的人一样,现在也有很多人创作社会主题的艺术品,我在很多地方都见到了这种趋势,包括印度尼西亚的日惹,在泰国也有很多类似的小创作团体,我认为在亚洲很多地方都涌现出这样的艺术创作趋势。


 

04

传统文化活化需要“向内求索,向前创新”

 

易国栋

参展艺术家

 

中国艺术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最核心的是理念转变,而不是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形式已经走到极致,所以我认为在艺术理念的根源上去做文章,可能才是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在不断地出现新的方式,艺术的呈现方式会多元化,这里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家与科技之间的隔阂,个体艺术家存在技术障碍,做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极其幼稚,所以我传统艺术家应该更追求艺术本我的东西;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团队协作发展,这种肯定存在艺术资本化和团队化的,一般艺术家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平民化,技术的平民化有可能将来会解决这个问题。


 

王新元

参展艺术家

 

广绣用一针一线绣出一幅精美的作品,非遗本身就是创新,所以我们一直是在创新的道路上,希望我的作品不仅能够影响到亚洲,更影响到全世界,把我们传统的非遗,也是人类的非遗发扬光大。


 

黄耿东

广东省美术教育协会副会长

广州市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

广州市南沙区美协副主席

 

数字艺术,跟我们传统的绘画如何去糅合,我自己到目前也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点,但这是我正在探索一件事情。在南沙应该要多点交流活动,就像亚青论坛这个平台,可以举办一些类似青年艺术家双年展、一些固定的艺术交流活动,,我相信在未来的南沙,不仅经济滕飞,文化艺术也会得到极大发展。


 

郭丽华

广东省美协会员

广州市南沙区美协副主席

 

传统与当代,以及艺术与科技之间应该是开放共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自己内核的一些爱国思维、我们的爱国情怀在表达的时候,总是充满着我们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一个红色基因在里面。


 

汪海华

艺术家

 

传统书画跟数字结合,需要立足于传统,得先继承才有革新,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艺术的形式也是需要创新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也是让中国艺术能够更好地走出亚洲,与世界接轨特别好的形式。


 

05

亚洲当代青年艺术需要市场助力

余锦生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

 

对于当代艺术,我们从拍卖市场的角度,近年来占到的份额越来越多,拍卖最早从90年代开始还是以文物为主,后来开始到00年代当代艺术作品进入拍卖市场成为一个板块。从2009年开始,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当代艺术、新水墨、装置等等有了一个高潮,后来整个市场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调整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两年,当代这块氛围又热起来了,像嘉德保利当代的夜场几乎要超过近现代了。香港巴塞尔的火爆,是压抑三年之后的爆发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反馈。而未来艺术形态会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创作内容、手法、载体、呈现方式都会更多的个性化。

 

拍卖是艺术创作之后的交易,作用在于传播与交易,因为拍卖是一个公开市场,它形成了价格之后传播力比较大,也是一个变现的市场,让艺术家能够再次地有资金投入到创作之中,更重要的是传承,好的艺术作品上到拍卖之后能够让收藏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杨眉

大湾区艺术品保税中心 CEO

 

当前整个艺术品市场并不是我们在主导,以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画廊在主导话语权,以及在决定着艺术品的定价权。我们只是在跟随,这当然跟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它的市场发展历史相关。

 

如今到了新的技术转折点,我们无法确定AI未来是否会产生真正的思想,但是至少在目前还没有,AI可以就是帮艺术家扩展概念和形式的边界。

 

希望未来更多的亚洲艺术家能够介入到这种形式中,展现风采,所有的机构应该共同推动本土的艺术家的发展,让我们在这个市场当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从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整个艺术品市场不是我们在主导的,而是我们在跟随。很多人关注Beeple的《人类一号》,我们知道Beeple肯定是NFT的受益者,我们可以看到NFT兴起到衰落的过程是非常快的,但是唯一不焦虑的就应该是艺术家,因为数字艺术也好、非同质化代币也好,无非就是在帮艺术家扩展他的材料和概念的边界,所以Beeple很精准地抓到这点,他也是在运用不同的技术在完善他的创作。

 

因为我们知道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被介入到评论当中,甚至参与到政治经济中,变成一些评论的工具,我们知道Beeple本人会怎么看的呢?他之前跟策展人有一场对话,他认为当时的AI,其实也是在不久之前,他觉得AI无非就是我们人类所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程序当中最好的一种,其实AI是以视觉形式,它吸纳了人类的全部智慧,只不过它会以一种思想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这个思想一定是打引号的,我们无法确定未来它是否会产生真正的思想,但是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所以我们觉得AI无非就是帮艺术家扩展概念和形式的边界。

 

对于艺术家作品的数字化,芒果美术馆刚刚做了《朱利安·奥培》展览,他的作品就是很好地被数字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看到香港的地铁站里面也都是朱利安·奥培的《行走的人》。

 

我们希望未来更多的是亚洲的艺术家能够介入到我们的这种形式当中,更多展现我们亚洲艺术家的风采,我们现在看到其实日韩艺术家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当然这跟艺术市场的基础有关,所以我觉得所有的机构应该是推动我们本土的艺术家,而让我们在这个市场当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邱天

芒果美术馆馆长

 

芒果美术馆的定位叫“青春姿态、芒果味道”,就是为年轻人打造的美术馆,国内没有哪一家美术馆说是给年轻人打造,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个尝试。我们一直在关注年轻人,所以我们选择的合作艺术家,我们的目标对象都在年轻人,既培养年轻的艺术家,跟艺术家共同成长,同时也培养年轻的收藏家,引领青年的审美。未来,我们希望这个领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宁静 

徐悲鸿美术馆执行馆长

 

我们希望青年艺术家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有一定的思考和线索。我们平时在选择艺术家时,更多希望他在继承传统的语言里发现用当代的视角去表达,那是我们去做的一个挖掘的工作。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在推广和宣传大师的同时,也能带出更多新的、优秀的艺术家。


 

鸣谢

鲸宇宙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

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观唐大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北京鸿林艺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铃尔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州唐汇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双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5月9日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