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不是一场盛宴,而是一次教育革命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外景(摄影:侯博文)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行业发生了两个标志性事件:一件无疑就是政府发文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工作,“美育进中考”成为热词;另外一件发生在民间,日前在浙江宁波落成了中国第一家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仪式



即使是还在疫情控制时期,落成仪式也显得非常隆重而热烈,主办方华茂集团邀请了来自政府、艺术、教育、媒体等多方面的嘉宾出席开馆试运营仪式,这座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口中“犹如东钱湖畔巨大墨点”的建筑,主设计师是来自葡萄牙的著名国际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罗·西扎,他在开幕式上的视频连线发言,替主办方说出了做这个事情的初心,“然后在背后的,也是更重要的,是来自业主的一个愿景,去建造一个有品质的建筑供这座城市使用。它不仅仅用于艺术品的陈列,同时也被赋予教育的功能,成为了其核心的价值。所以,这个新的设施对于这个城市尤为重要,它将融入于这个城市的生活之中。”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内景(摄影:侯博文)





美育是什么?


 

华茂集团推出这个艺术教育博物馆的意义,不只是为宁波又做了一个博物馆建筑地标,最重要的意义是他们为中国的艺术教育,特别是社会美育的推进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建设”。华茂集团的创始人徐万茂不仅展出提香、徐悲鸿、黄宾虹等重量级私藏作品,同期,还与龙永图先生主持的东钱湖教育论坛举办美育圆桌会议,讨论美育基础问题。



2F启示厅


2F音乐厅


3F雕塑厅



自100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以来,“美育”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动,反而日渐式微,以至于“美育是什么”这样的基础概念在全社会迷失。



提及艺术教育,不得不提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的“零点计划”,这项起源于美苏太空竞赛的项目,研究对象却是艺术教育。当前苏联第一个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后,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以致于落后于前苏联。多年以后,美国许多著名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差异,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官网罗列的部分”零点计划“项目



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发起,“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立项。在此之前,哲学界普遍认可和研究的对象,多限于人类的语言和逻辑符号。以艺术为代表的表情和传播体系并未受到哲学和心理学的普遍关注。研究者用“零”来表示对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认识的空白。古德曼在其论著《艺术的语言》(Languages of Art)中,提出有关人类运用各种主要符号体系的分类学。这套符号体系分类学描述的范围,涵盖了各门艺术的符号体系,包括音乐、诗歌、体态和视觉图形,以及各门艺术在符号化过程中人类心理赋予的特殊方式,其展示、表情、隐喻和意义的多元性等。



2018年10月哈佛发布:新可视化思维工具



“零点计划”,研究通过艺术教育实施智商与情商同时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培养,更重要的意义是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零点计划”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研究者一直不断地在验证自己的观点:加强文化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东钱湖教育论坛圆桌会议



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同期举办的东钱湖教育论坛圆桌会议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兼中法学院院长余丁教授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途径,是现代化的手段,所以美育要培养创造力,艺术机构是美育的重要场所,具有美育本质。”许江先生则提出,“美育要探索自主之路,不要以西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制定自己的标准,深挖艺术的价值。”

 

因此,先捋清美育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是推进中国美育向全社会发展的初心,如何建设符合中国现状的美育标准与体系,是当前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的痛点,常识告诉我们,标准就会限制创造力的培养,而美育的标准化目的确实培养创造力。





美育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会与各学科交融



由于大众对美育的认知盲区的存在,美育很容易依旧陷入功利性陷阱。一提到美育,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美术课、音乐课,把美育窄化为美术、音乐教育。接着,又把美术、音乐教育变成了乐谱的记忆课和横平竖直的训练课,美育进一步被降格为技艺特长,而美育不应该被狭义理解,更不能因为要标准化又被降格为之前的“艺考”,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与各学科交融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也是从政府政策引导层面首个明确的关于美育工作指导性文件,同时将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放在一起提出,而在市场层面,在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三个教育场景实践中,社会美育似乎跑的更快一些,类似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样的社会美育基地,以及涂思美育这样的国内领先的社会美育内容机构,从艺术感知、美学认知、创意表达、全球史观、跨学科应用等五大能力培养着手,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美育之道。



“美育大师课”开课讲师普利兹克奖评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授课



作为以“艺术教育”为内核的主题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通过对东西方美术史的梳理与展示,力图展现古今贯通、中西交融、内外共生的艺术教育风采。同时,调动优质师资,让大师课带动常规内容建设,据悉,随着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一系列的“美育大师课”也将同步推出,普利兹克奖评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建筑系主任张永和作为首位开课讲师,带领孩子们感受建筑的“中西合璧”与“和而不同”。软硬件结合才能把博物馆美育开展的有声有色,真正实现“无墙博物馆”的社会美育大空间。


全民美育是美好的的愿景,而实现这个愿景的前提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践行者,因为美育不是一场盛宴,而是一次教育革命。



-END-






出品人 / 马继东

——

编辑 / 阿爽

实习设计 / 李芷君

——

项目顾问 / 陈媛

特约撰稿 / 黄梅(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2020年11月24日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