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读者丨邵亦杨:当代艺术走在人类思想的前沿,反省生与死

检索最具启发性的艺术新闻

聚焦改变生活的艺术实践

每周一位艺术圈KOL私人导览


第四〇期 主播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



当代艺术往往是一面黑镜,它不只反映美好,而且照向光鲜亮丽的全球风景线的黑暗面,具有反映、反省和反思的价值,揭示历史或当下存在的问题,警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因此,当代艺术尽管有时是反叛的,挑衅的,好像具有破坏性,但是实质上是建构性的,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常具有启发性,可以拓宽我们的思想方式。具有批评价值的当代艺术、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都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尤其是在这个以高科技为中心的、看上去很美的全球化时代。



一周览读


如何用数学来证明艺术家可以没有个性?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黑匣子



点评:新刻度小组的态度是达达式的反叛。他们在作品中刻意抹杀个性其实是凸显个性,反对商业市场和政治体制的规则化以及对个性的抹杀。



王冬龄:为世界创造一种独特的线性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今日美术馆



点评:王冬龄的“乱书”包含抽象艺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打开了书法的传统思路,把身体、书写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现代主义形式的中国途径。比如抽象表现主义Franz Kline、Mark Tobey、Soulage、观念艺术家Yves Klein,他们就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借鉴了东方书法的艺术家。不过,这种思路也可能遇到一个瓶颈——如何超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模式?



吕思斯:数字艺术的破圈和重构者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  艺术新闻中文版


点评:吕思斯的数码艺术不仅酷炫,还提出了问题——高科技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随着艺术、设计和科技的结合,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景观化,容易缺少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吕思斯的作品直接从工业革命的源头,抓住了机械理性主义的问题所在,反映了中国当前在高科技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真的可被编辑?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 中央美院艺讯网


点评:基因绘图和陌生人像令人震撼!让人想起电视剧《黑镜》中的情节。人的意识最终会不会被科技这个“大神”控制呢?艺术跨界、科学与基因医学结合,拓宽了人类思维的视野,也挑战了人性与道德的底线。当代艺术总是走在人类思想的前沿,反省生命与死亡这种关键问题。


当代艺术往往是一面黑镜,它不只是反映美好,而通常镜照可能出现的危险,令人谨慎选择,把握当下。



安尼施·卡普尔:物质背后的自我内省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中央美院艺讯网 


点评:卡普尔是近年来很火的一位国际艺术大咖。他是一位能写入艺术史的艺术家,我在近两年出版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和《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都写到了他的作品。


卡普尔是印度裔英国艺术家,他的作品特别吸引人,有亲和力,他把印度的宗教文化思想融入极少主义艺术、观念艺术之中,改变了现代艺术中的过分理性主义的冰冷,有一种感性的、浪漫的力量,能够吸引观众,并自然地带入社会思考,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代艺术中具有开创性。


不过,他的作品在不同地方展出,都是一场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对话。在中国观众对他并不熟悉的情况下,策展人、艺术理论家、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的意义。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走出数字革命的中年危机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艺术新闻中文版


点评:德国的人工智能艺术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比如林茨的电子艺术,与其二战后欧洲重要的工业城市这一身份息息相关。并不是炫耀高科技,这个很值得我们注意。




鸣谢 


黑匣子 / 今日美术馆

 艺术新闻中文版 / 在艺App

中央美院艺讯网



出品人 / 马继东

主编 / 尹菱

——

责编 / 伊墨

编辑 / 阿爽、雯霖、瑛子

实习设计/ 芷君

——

特约撰稿人

黄辉、叶清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2019年12月3日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