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设计丨兼具潮流快闪、公益救灾的模块化建筑如何在48h内完成?



充满创意而又自由的“模块化建筑”


提到“模块化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是快速组装,重复利用、自由多变;还是如同魔方、积木般的具体形象?



我们先一起看几组作品:


栖息地67号,由摩西·萨夫迪设计

“栖息地67号”利用了立方体的形态,整个建筑群由3个独立的公寓群组成,将354个灰米黄色的立方体错落有致地码放在一起。


英国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生活中心

由伦敦事务所WilkinsonEyre设计

生活舱是由一家工厂的交叉层压木材(CLT)制造的,实现了快速现场组装。这些舱体以单元的形式被布置,两到三层楼高,它们创造了一个受欢迎的社交空间。


三角形模块化小木屋A45

由丹麦Bjarke Ingels Group设计

A45由一系列三角形的墙面组成,由黑色的松木制成,向上聚拢想成一个斜面,造型类似于该地区典型的A型木屋。



其中,位于圣劳伦斯河畔的“栖息地67号”,作为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留下的纪念品,被萨夫迪自称为“年轻时的天真之作”。52年过去了,这个建筑仍然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当地政府还赋予了它文化遗产的地位,成为众多旅人打卡之地。



栖息地67号,由摩西·萨夫迪设计



从远处看,“栖息地67号”像是一堆纸箱堆积而成,其实每一盒子式的住宅单元正是由统一的模块组成的不规则立方体。它曾经承载了萨夫迪“给每个人一座花园”的梦想,萨夫迪在2014年完成的新加坡“天空之城”项目中便实现了这一梦想!



新加坡“天空之城”,由摩西·萨夫迪设计



模块化建筑充满创意而又自由,在密集的城市生活中独辟蹊径,打破城市生活的苦闷、单调印象,它可以适应周遭的变化,成功的融入自然和城市环境之中。这样的模块化建筑在中国也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




“易舍”造屋简约不凑合,古朴与当代并存


“易舍”,正是模块化建筑在国内的一个典范。

 

随着杭州市郊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当地不允许再建设过多永久性建筑。



“易舍”



在这样的契机下,“易舍”诞生了,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碎片化、工期要求时间短等问题,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乡村建设,适应良渚古城区的城镇发展。


同时,这款模块化建筑产品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制造理念满足各种环境要求、不需要硬化土地,对环境完全友好。屋舍本体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实现能源再利用、低能耗的目的。



“易舍”外景



“易舍”提取了人字形斜坡屋顶、徽派建筑、传统四合院建筑、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中国园林设计的人文要素与设计要素,最终形成不同高度的建筑构成的半围合居住空间。通体白色墙体配合了圆形、菱形的窗洞,古朴与当代并存。



“易舍”地形模拟

“易舍”平台区域



“易舍”架高了基底,在不用过多平整硬化土地的同时保证室内地面平整,同时防潮防虫。


从外部步入平台的时候会有一种仪式感,同时这个平台给邻里之间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是家与公共空间的过渡。



“易舍”夜景



“易舍”主体建筑两层,36㎡,可以满足三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因为空间不大,所以设计师希望通过空间层次的对比来实现空间使用率的最大化。


屋顶斜坡顶设计为可升降模式,空闲时可折叠屋顶,减少室内空间面积,以降低能耗。夏夜,屋顶打开,晚上还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极大地丰富了生活的趣味性。




“易舍”可潮流快闪,也可公益救灾

 

“易舍”出自工业设计师叶风之手,他充分利用“产品配置”的概念,赋予其可拆分、快速重组性能,打造成一个可以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产品。目前经过配置调整已应用在商业街区非永久性店铺,或者以快闪店的形式出现在城市街头巷尾。



“易舍”内景



“易舍”还配备了太阳能照明供电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房屋自足,在日照充沛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夜晚的供电。

 

一楼的照明采用创新设计,光线变得非常柔和自然,同时不会产生阴影和投影。并且设计师还添加了特制控制系统,根据室外的光照、气温来自动调节房间的色温、照度。室外高温为冷光源,室外低温则为暖光源。



“易舍”组装过程



“易舍”墙体建筑用材是高密度的复合板材,其稳固性可以抵御十级左右地震,材料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好,耐烧程度达到30分钟,可以有效地规避很多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所以,“易舍”更理想化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作为灾后3至5年的过渡房,解决由于场地不具备施工条件而导致无法建设等问题,让经历灾难的人们能睡得踏实,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作为过渡房,“易舍”最低造价可以控制到1500/㎡,48小时实现搭建完成,重复拆装大概50次左右。



叶风作品 浙大校庆公共座椅

浙大120周年校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希望再回到校园的学生坐上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设计师叶风是浙江传媒学院教师,长期以来他关注于通过设计解决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并以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这一实践通过教育、通过作品告诉更多的学生“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如何改变世界。”


叶风,浙江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任教师。致力于创新价值的设计实现,根植本土环境,潜心探索文化独特表达下的用户体验,用跨界的手法表达对于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对于社会的责任价值和意义。


善意的设计:有一个理念叫做“诚实的设计”,不仅是对人要善意,更多时候对环境也要有善意。我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更多代人,长期怀有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叶风




出品人/ 马继东

主编/ 尹菱

——

责编/ 阿爽

编辑/ 瑛子、雯霖

实习编辑/ 贾增烨

实习设计/ 李芷君

——

特约撰稿人

黄辉、叶清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舒剑

首席运营/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欢迎提供“善意的设计”案例

2019年11月22日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