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设计丨阿那亚有一间通向槐树林的餐厅,带给你度假的仪式感

这是一间通往槐树林的餐厅
槐树林餐厅(森海隐泉)在阿那亚海滨的一处槐树林边,准确地说是在槐树林与阿那亚社区的临界处,是一家日式餐饮会所。
区别于周边大部分海边公共建筑的醒目、热闹,这里是一处隐秘的精神休憩场所。选址在槐树林的边界是为了更好地与自然融合且最小程度地影响到槐树林的自然生长。
进入餐厅之前,需要走过一条三折的石子小路,大约5分钟的路程后,便来到半透明的自动门前。自动门开启,满眼是如画的槐树林,随风摇曳,在此之前并不能看到半点槐树林的影子。
通往餐厅的三折石子小路
可在就餐与活动之间灵活转换的开放区
这种意外的美景是设计师郑东贤有意而为:“我们希望来访者能够体验到被槐树林包围的感觉,好像自己就在树林里,又像树林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利用体验的反差让来访者从繁忙的城市转向自然的怀抱,从环境和心境增强感受力。
金山岭马术中心入口
金山岭马术中心
郑东贤在金山岭山谷的马术中心项目也使用了路径设计。前往金山岭马术中心,人们一路上能看到的只有连绵起伏的山景,而郑东贤希望人们来到马术中心后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他通过视觉控制,引导人们经过一条下沉路径,把人们视觉里边已有的内容先消失掉。大约20秒后走到尽头,眼前的景色突然变得开阔起来,连续山景的视觉疲劳得到豁然的释放。
这两个项目都属于“度假”项目,人们从城市来到郊野、海边,其间更多的是寻找精神的慰藉,进入非日常的状态。郑东贤认为其路径设计很重要,希望用设计语言为来访者开启更惊喜的假期之旅。

阿那亚槐树林餐饮会所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槐树林餐饮会所总平面图
东方建筑空间美学的实践
槐树林餐厅的部分空间三面被槐树环绕,最大程度拉近人和自然的距离,打破建筑与自然面对面的对立关系。
建造团队有一个原则“不砍掉原始的槐树”。经过现场反复不断地体验推敲,最终确定建筑最近处和树林间合理的距离为3.3米。
“面对不同的场地,我们希望实现更自然的对话——最小程度损坏原来的自然状态。”
高低错落的双坡屋顶,形式简约。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建筑面向槐树林的立面全部采用玻璃幕墙,社区一侧使用透光混凝土墙面,外立面增加整排木格栅。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屋檐有2.4米的外伸空间,长屋檐遮挡使光线不能直射入室内,而是打在外部平台,使屋内的光线更柔美。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屋顶是玻璃天窗,用和纸做吊顶,和纸自带的纹理和生命力更接近自然状态。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地面采用草席铺制,踩上去亲和温润。
利用原场地与槐树林4-5米的高差,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埋在地下一层,首层餐厅区域恰好是树叶/冠最茂盛的部分,拥有最佳的观景区。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在这里,我们的设计语言越少越好,越低调越好。自然和人是最重要的,建筑只是提供一个场所而已。”
工作中的郑东贤
建筑设计师郑东贤拥有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出生学习于韩国,留学于日本,至今在中国工作19年,拥有一口流利的中文,言谈举止间尽显东方儒雅气质。正因他本人有着强大的东方文化基因,他参与的建筑项目也总是以“东方性”来呈现。
郑东贤的东方美学启发是从《阴翳礼赞》一书开始,他第一次接触此书还是学生时代,当时的他还未意识到其重要性。
大约4年前,槐树林餐厅建设筹备开始并定位为“东方建筑”的时候,他又拿出这本书重新阅读并反思东方美学,尝试寻找东方美学更准确的当代表达。

“《阴翳礼赞》给我很大的思考、反思,如何把我们的东方美学反映成或者变成当代的东西,然后体现在现代实践里边。”
自然是错不了的
刚到中国时,郑东贤接触了很多坐落在自然中的建筑项目,开始寻找并思考自然中建造最基本的规律。从模仿自然,再通过设计融入到自然,这一做就是十多年。
砒砂岩地质公园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响沙湾莲花酒店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当4年前再次读到《阴翳礼赞》,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理解的自然和前人的东方自然还有很大的区别。“自然到底是什么呢?”郑东贤不禁问自己。
金山岭马术中心
在金山岭马术中心这个项目中,他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他尝试以隐、渗、虚、透的东方空间表现手法表达自然和建筑的关系,这是他对自然对建筑的新理解,并以自己的态度来做东方建筑。
“隐”,金山岭马术中心隐于自然中,不强调自己,而归于环境。
“渗”,有选择的让自然的物理特质进入到建筑环境中,光线、风景、声音、空气等。
“虚”,虚化室内和室外边界,把建筑和自然之间很明显的边界弱化掉。
“透”,把建筑摆在自然体系中,不对感官进行人为刻意地遮挡,而是尽可能与自然产生关联互动。
“隐”是强调人工进入自然的态度。
“渗”则是自然进入人工的程度。
“虚”与“透”是一个界限问题。
成都云间会所
峦美术馆
“建筑与自然应该是一体的,是自然而然的那种想法。我们东方人从来没有把人和自然分开的。”
有人说建筑设计是不断创造的职业,可以为人们带来各种新奇的体验,而郑东贤告诉我们在创造的背后或多或少会影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这个定位本身很矛盾,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状态。”如何最少破坏自然资源,实现更好的体验是建筑师郑东贤所面临的挑战。

阿那亚槐树林餐饮会所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槐树林餐厅已经正式运营一年多了,槐树从未停止生长,与建筑的关系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也成为郑东贤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建筑的空间如何跟自然一起成长。在槐树林与餐厅的成长变化中,建筑设计团队常去现场观察。
“首先自然错不了,它是活着的,它是成长的,它是变化的,但是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不变化,这个是固定的。如何预测自然的下一个状态是做建筑时需要思考的。”
阿那亚槐树林餐饮会所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阿那亚槐树林餐饮会所
设计单位:PLAT ASIA(北京)
主创建筑师:郑东贤 DH JUNG
项目建筑师:刘国伟
设计团队:边保阳,沈其扬,杨开琦,吕敏佳,练敬韵,肖东升,刘鑫威
建筑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建筑面积:901㎡
建筑材料:钢,透光混凝土,玻璃,钛锌板
装饰材料:木,砾石,榻榻米,和纸
设计时间:2016.10-2017.5
建成时间:2018.5
郑东贤 DH JUNG,韩国籍建筑师,东京大学博士,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专家,PLAT ASIA 联合创始人/总裁。致力于当代东方建筑的实践与研究,在设计中挖掘日渐消弭的东方建筑精髓,用当代的设计手法和深厚的东方文化积淀探索设计的边界。坚持为下一代而设计的理念,以品质设计提升建筑价值。
善意的设计:善意比美更重要。 ——郑东贤
鸣谢
PLAT ASIA
出品人/ 马继东
主编/ 尹菱
——
责编/ 阿爽
编辑/ 瑛子、雯霖
实习编辑/ 贾增烨
实习设计/ 李芷君
——
特约撰稿人
谢媛 (上海驻地)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舒剑
首席运营/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欢迎提供“善意的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