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AP回放 | 鬓上银汉消夏永——相约畹庐空间,体验古风首饰
(图片提供:赵元)
在生活节奏紧张忙碌的现代都市,觅得一处静谧雅致的空间实属不易。立秋这日,ART POWER 100 CLUB有幸携会员来到了这样一处文人居室——畹庐空间,参加了一次云心堂造办处分享的古风首饰分享雅集。
一进门便闻见令人愉悦的沉香,早已煮好的野生白茶和玫瑰花水、静待开放的百合,安然摆放的古董首饰……都在静静等候贵客的到来。
鬓上银汉消夏永
甯珈,作家、影视工作者、考古学者,畹庐空间的主理人。因为喜欢而开始收藏古董首饰,从大学时期到现在拥有着十五年的收藏资历。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以首饰为轴,进行了一场关于美、关于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
甯珈说,首饰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物化表现,在古代女性生活和社会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雅集以古代女性的头饰为主,还有镯、锁、戒指等,展示了空间主理人甯珈收藏的从宋代直到明清时期的部分古董首饰。
部分首饰种类
笄、簪、钗、步摇、扁方
人类佩带首饰究竟源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在古代中国首饰的应用,却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本次雅集主要分享了关于笄、簪、钗、步摇、扁方等头饰种类。
笄
最左侧为“笄”
诗经有云,“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古代中国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也称“笄年”。在进行“笄礼”的成年礼时,由家族里的成年女性用装饰发髻的一种簪子为适龄女子插住挽起的头发,表示该女子已经成年,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
簪
簪是由笄发展而来,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钗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
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流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故名步摇。
扁方
如意头扁方
清朝时期,满族女性的发型有了较大变化,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首饰工艺
花丝镶嵌、点翠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是把金和银熔化以后,把丝抽成比头发丝更细的丝,再通过盘、编等工艺做成各种形状。
清代古董钿子
点翠技术属于非遗手工艺。有历史记载起源于汉代,是用翠鸟的羽毛,加上二十多味中药熬制的一种中药胶在金银器表面粘贴,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在不同光线下颜色看起来是不同的。但颜色不会随着日照和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能够长久保存。
烧蓝,又叫点蓝,是只能在银器上烧制的一种釉色,以蓝色为主,在清代时用来代替点翠的。
其他首饰收藏
指甲套
银镯
挂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风体验
最后的压轴之作——一顶装饰了大量点翠的清代古董钿子,引起大家极大兴趣。大家纷纷拍照,近距离观察点翠的绝美,甚至还有幸得以试戴,体验了一回穿越回清宫的感觉。
清代古董钿子试戴体验
小小首饰藏着大大的故事与学问,也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女人和首饰密不可分,这次参加的会员们纷纷感慨“涨知识”“意犹未尽”,期待在下一次的活动中继续学习、品鉴、成长。
没能到现场的观众,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回放现场的精彩瞬间。
特别鸣谢
合作方:畹庐空间、云心堂造办处、
颜秀直播、一直播
场地支持:畹庐空间
出品人/ 马继东
主编 / 尹菱
——
责编 / 周宸伊
编辑 / 阿爽、瑛子
实习编辑/ 贾增烨
——
特约撰稿人
谢媛 (上海驻地)
陈彦翀 (广东驻地)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